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校内应用>>正文
教师培训
 

 

近年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创新教师培养方式,尤其关注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学校依托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通过系统地规划和有效地实施,确立了新入职教师培养基础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发展、学科教学教师培养教育能力和针对学科特色的教学发展、卓越教师培养教学学术发展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模式。中心组织开展了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各类教学培训,着力提高新任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和骨干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

由人事处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协同组织,对新入职教师开展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校情校史、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发展、职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健康、学校相关工作制度、教学能力发展等方面,增进新进校教师对学校相关政策的了解,引导新进校教师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和职业发展规划,帮助他们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更快成长为合格的高等教师。2010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8期,共培训教师599人。 .

 岗前培训内容安排

主 题 地点 具体内容及目的
开班仪式 雁塔校区崇鋈楼三层归仁堂
校情专题报告 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发展历史、办学目标、发展规划等,帮助新教师认识学校、了解学校,建立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报告 加强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及意识形态教育,牢记“立德树人”根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教师发展规划及教师服务 介绍我校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培训研修、教师队伍建设思路、高层次人才成长体系及发展目标等内容。
青年教师教学领航 介绍学校本科教学工程的建设内容和设立项目、本科教学的主要工作和重点工作。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雁塔校区崇鋈楼三层归仁堂 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自觉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做合格教师。
教师科研与人生规划 引导新教师认识和重视科研规划,将学校的科研发展规划与个人学术成长有机结合,制定合理的学术成长及科研规划路径。
青年教师科研领航(理工科) 介绍学校理工科类科研项目、申报事项,以及学校的科研奖励政策。青年教师代表分享个人学术发展和科学研究的经验。
科研之路: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分享交流会
青年教师科研领航(人文社科) 教学一楼
   
介绍学校社科类科研项目、申报事项,以及学校的科研奖励政策。青年教师代表分享个人学术发展和科学研究的经验。
科研之路: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分享交流会

 

二、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推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针对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培训。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培训方案

线下培训 9月23日 开始教学之旅 长安校区图书馆报告厅 理解好教师的品质;理解教学发展体系结构;建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如何做好学科教学。
更新教学理念 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及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如何提升课堂互动。
9月24日 理解教学设计 如何撰写教学大纲;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如何了解学生情况;如何重构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教学活动,MOOC、SPOC、翻转课堂教学等介绍。
提升教学技巧 如何应用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9月25-
9月29日
教学观摩 长安校区 新教师在本学院进行课堂教学观摩。
雁塔校区
线上培训 10月 基本知识学习、教学案例学习;
15分钟教学内容的完整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录制实况教学活动视频;
互评、反思、专家点评。
展示与讨论 待定 展示典型教学案例,解决参训老师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培训采取基于O2O的PAA培训模式,即:

1)线下培训(Off-line Training):面对面培训,PAA中引导与介绍(Presentation)阶段学习。主要任务:理论与技能学习。

基于工作坊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训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基于4W-PA教学设计与实践培训内容结构模型,培训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与流程;培训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技能;培训老师基本的教学实践技能。

2)线上培训(On-line Training):通过网络平台培训,PAA中内化(Assimilation)阶段学习。主要任务:在线自学 + 教学实践 + 反思 + 点评。

基本知识学习:基于iMOOC平台,教师自主学习一些教育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基于自己的学科特点选学典型的教学案例,完成在线测试、问题讨论与学习反思。

完成15分钟教学内容的完整教学设计,制作相应的课件,并录制实况教学活动视频。教学设计、课件和相应的教学活动视频文件提交到iMOOC平台。

参训教师通过iMOOC平台,基于结构化的反思、评价内容点,针对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活动视频进行自主反思和教学实践互评(每人互评5个老师的教学视频)。

每个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活动视频分别由两位专家进行在线点评。专家组成:教学方式方法专家+学科教学专家。

    

3)展示与讨论:面对面培训,PAA中顺应(Accommodation)阶段学习。主要任务:解决参训教师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三、混合式教学专题培训

基于“理论指导+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自主反思+行为反馈”的实施模式,组织开展微课制作、基于翻转课堂、对分课堂、BB平台等混合式教学和MOOCSPOC等网络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工作坊等,提高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依托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分四批立项建设了校级信息化示范课程210余门,教师在平台上自行建设100多门,近1000名教师积极参与,占全校教师的62.5%,其中已有150余门课程已成功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实践。

 

 

四、高校教师网络培训

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培训对象为我校承担与所培训课程相同或相近教学任务的在职教师,重点为中青年教师。培训主要通过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进行,分为集中培训、网络直播培训、在线培训和网络直播讲座。考评合格后将获得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人事司共同签发的“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证书”,学校承认其接受继续教育经历并计入个人培训档案。2010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8期,共培训教师335人。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