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本成果提出了反映教学本质、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思维型教学理论和教师专业能力层级结构;建成了集研究、实训与评价为一体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平台;制订了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构建了“新任教师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教学能力、骨干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优秀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教学困难教师的个别咨询与辅导”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模式;探索出“理论指导+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自主反思+行为反馈”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实施模式;形成了“互联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服务模式。在提升本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引领了一批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缺乏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目标是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是教师掌握教学规律、学会教学的过程。现行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大多以经验式传授和零散式活动为主,缺乏关于学生学习规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规律的学习,缺乏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导致教师对教学规律认识不足,专业能力提升不够。
(2)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缺乏系统设计与有效实施模式
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表现为从新任教师、骨干教师到专家教师的不同发展层级,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能力水平和发展诉求。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系统设计和分层实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不同水平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但现行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缺乏基于教师成长规律的科学设计和系统规划,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3)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缺乏专业化的平台支撑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已成为高校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虽然国内高校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和教师发展的作用,但过多依赖商业化产品,不能贴合本校实际需求,用于支撑教师教学发展的平台、资源和软件等比较缺乏,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发展的深度融合不够,严重影响教师教学发展的效果。
(4)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缺乏多元化评价标准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但国内高校缺乏针对不同层级教师专业能力的比较完善的评价标准,导致一方面不能科学评价教师专业能力的实际水平,无法针对性地设计教师教学发展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无法有效评估教师教学发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