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社会反响>>正文
《中国教育报》:提升思维能力 培养核心素养
 

胡卫平: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学生的学习需要思考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在思维型教学领域潜心研究十几载,在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学思维活动课程》,这套课程系统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与核心素养。该课程已应用于全国各地300多所学校,有20余万学生受益。在核心素养与思维型教学论坛上,胡卫平教授介绍了思维型教学理论及其应用。

胡卫平教授表达了核心素养和思维型教学之间的联系。他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不仅仅提出素养本身,也不仅仅是课程本身,应包含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他将核心素养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基础型的核心素养、核心型的核心素养和应用型的核心素养。其核心内容是学习、思维和创新,没有思维就没有学习,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则最核心的内容是思维。每一个素养都需要学生通过思考来形成。根据研究,几乎所有的教学理论都提到思维,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学生的学习一定要思考。怎么让学生思考呢?胡卫平教授提出课堂教学基本原理: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元认知和应用迁移。思维型教学理论实践应用广泛,如: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业质量评价、教师发展,以及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建构了有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SPOC课程,可提供在线辅导和问题解决的支持,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MOOC中外合作混合教学模式,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9/01/node_8.htm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