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探索科学的教学理论
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研究教学的本质和规律:第一,全面梳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教学专家对教学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第二,系统概括了学习理论、智力理论等对课堂教学的指导;第三,深入分析了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0期),《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6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基于上述研究,逐步对教学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提出科学的教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2)构建教师专业能力的层级结构,制订系统的发展规划
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建构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层级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提出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基本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教学创新能力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螺旋上升,形成完整的层级结构,覆盖了从新手教师到专家教师的毕生专业发展过程。基于这一层级结构模型,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师制订发展规划和服务指导内容。相关成果发表在《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9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3)开展理论指导下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实践,探索有效的实施模式
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实践活动,一是组织教师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教学实践活动;二是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教师专业能力专题培训和工作坊等;三是定期举办各类教学学术报告;四是举办各类教学比赛。在此基础上,探索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反思相促进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实施模式。
(4)建设专业的研究和实训平台,研发系统的软件和资源
第一,基于聚合科技思想,建设以创造性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教与学、创造性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研究平台;第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建成服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实训平台;第三,自主研发服务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网络平台、实训资源及案例库。
(5)制订教师专业能力评价标准,建立教学质量监督机制
研究制订了针对新任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建立“诊断评估——专题辅导——个性化咨询与指导——不称职淘汰”机制。对教学优秀教师进行表彰,推荐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对教学困难教师进行一对一诊断、咨询和指导。